成功案例 就是路径
更新时间:2025-09-23 17:11:10
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做面料拒水性实验:将蒸馏水喷淋至一款倾斜45度的黑色面料,水滴瞬间四溅,面料表层却滴水未沾……这是创新中心郑今欢教授团队与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攻克的又一个科技门槛——防水功能性面料迭代升级。
针对产业转型升级中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不畅等“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柯桥区依托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四题一评”协同攻关机制。该中心运营两年来,已集聚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研究平台,组建14支国家级人才团队,服务企业超3000家,协同企业攻关“卡脖子”行业技术难题42项,其中国际领跑8项、国际并跑6项,撬动社全社会研发投入超20亿元,带动企业新增产值50亿元。
无论是抓改革还是谋创新,找准“路”和“桥”格外重要。透过柯桥区“四题一评”改革创新案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已经解决的问题,更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不是孤立的成功样本,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密码。
今年7月,健全“四题一评”协同攻关机制写入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报告。随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科技创新模式的实施意见》,“绍兴经验”全省推广。
但案例要真正转化为路径,需要经历关键的“解码”过程,并通过“转化”层层放大成效,让好做法不断扩散出去,最终达到带动全局的效果。眼下,绍兴市正积极探索实践人才赋能“四题一评”闭环机制,将人才定位从被动服务的“要素资源”转向主动发力的“核心变量”,形成“按需定才、链式聚才、共享用才、市场评才”的赋能机制。
“这四个原则是一个环环相扣、动态循环的闭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需定才”是导向,解决“需要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链式聚才”是抓手,解决“如何找到并聚集人才”的问题;“共享用才”是核心,解决“如何高效使用人才”的问题;“市场评才”是标准,解决“如何评价人才价值和效能”的问题。最终,“市场评才”的结果又会反馈给“按需定才”,形成一个持续优化的闭环。
坚持需求导向,绍兴市人才赋能“四题一评”并不是大包大揽、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四题一评”各环节关键需求,找准人才工作切入口。
这种赋能,体现在助力创新需求凝练上。在企业自发“出题”基础上,各地集成专业机构、专业人才、行业部门等多方资源,构建企业创新需求共同凝练机制,既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同时也通过将个性化需求提炼为行业共性需求,集中力量破题解难。
在绍兴滨海新区,一方面,主动引导企业一线研发人员、核心技术骨干,提出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真痛点”“真需求”,形成动态更新的“企业智创需求清单”。同时,完善科技特派员、人才服务员等机制,发挥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平台团队技术特长和研发能力优势,组团深入企业,帮助梳理技术赌点卡点和研发潜在需求,补齐部分企业“有问题却不会出题”的短板。
企业将市场需求转换为技术需要,精准出题后,协同创新是重中之重。人才赋能,还体现在助力平台答题验题上。聚焦企业具体难题、行业“卡脖子”共性问题,各地发挥好创新联合体等载体作用,帮助企业院校精准找到人才、培养人才、调配人才、用好人才,不断提升“答题”“验题”能力。
“科技创新,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关键。”浙江紫明低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大明感言。紫明科技,这家由诸暨浣江实验室孵化、短短数年间产值突破3500万元、跻身浙江种子独角兽Top100的明星企业,正是平台赋能的最佳例证。
为将企业和研究机构等不同创新主体协同起来,诸暨充分发挥科创平台人才引育重要渠道的作用。目前,浣江实验室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96名、全职博士52人,成功孵化铭感科技等16家科技企业。当地还帮助实验室外籍专家约瑟夫教授引荐10名高端人才,组建微电网研究团队,赋能光伏产业发展。
在嵊州,青年博士张逸的“三级跳”轨迹,是人才“双聘”机制下成功引才、用才的具象化写照。
从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特聘研究员,到浙江湃肽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再到绍兴文理学院将其引进担任客座教授,并同时成为湃肽生物研发总监。人才“双聘”将传统“企业单打独斗引才”,升级为“校企协同共引”,双方合力分担引人成本,提供双向资源。
“这不是简单的身份叠加,而是为人才专门打造的多元生长体系,是推动‘两新’深度融合的重要突破。”嵊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人才赋能,更体现在助力成果落地转化上。各地立足人才成果转化多元需求,正全力建好概念验证、小中试技术验证等共享服务平台,推进中试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平台建设及技术转化人才培养,为人才成果落地转化提供体系化支撑。
将目光瞄向天空的越城,正掀起“向天空要增长空间”的热潮,推动人才成果在真实场景中加速迭代和成熟。将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建设作为低空经济领域“车间验题”的宏大场景,开通政务治理、文旅观光等9条常态化航线,打造全国首个无人机自动巡河、空中三警联动等场景,为低空领域的人才、技术、产品提供实战空间。
创新支撑发展,人才赢得未来。当越来越多的“盆景”连缀成“风景”,当点滴创新汇成变革洪流,绍兴必将为全省、全国贡献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智慧。